查看原文
其他

“近视眼”老了以后真的不会得“老花”吗?

Dr.Dumpling 兰世亭 2021-06-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的人越来越多。近视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但是也有人这么安慰自己,“现在近视,以后老了就不会得老花眼,多好呀!”。很多人认为,近视眼要带凹透镜矫正,老花眼要带凸透镜矫正,这一凹一凸,不就相互抵消的吗?事实真是这样吗?近视眼老了以后就不会得老花眼了吗?


👉眼球的结构👈


用照相机来比喻我们的眼睛。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能够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来调节眼睛接收光线的多少;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起到屈光的作用;镜头的调焦需要用到睫状肌,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远处或者近处的事物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就是我们的胶卷底片,正常情况下,来自外界事物的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传到我们的大脑,就能形成清晰的视觉。

看远处的事物时,睫状肌会放松,这时候连接晶状体的韧带会绷紧,使晶状体变得更扁平,屈光能力下降,有助于我们看清远处的景观。相反,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韧带放松以后,晶状体恢复椭圆形,屈光增加,来自于近处的光线才能汇聚到视网膜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视、远视、老花的形成机制👈

近视多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屈光能力发生了改变,使来自远处事物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之后仍然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这时候我们看远景便是“茫茫一片”。带凹透镜的作用便是将过早聚集的光线发散开来,使光线的汇聚点后移到视网膜上,这时候才能重新清晰成像。

远视的形成机制与近视相反,眼轴过短或晶状体的屈光能力太弱,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后只能聚焦在视网膜后,因此需要借助凸透镜将光线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呈像。

近视和远视都属于屈光不正,是一种病理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花眼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疾病,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我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会出现的视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聚焦能力降低。因此,看近物的时候,光线投射到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看近处的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视眼老了以后就不会得“老花”吗👈

既然近视和老花眼的发病机制都不一样,那么近视和老花眼二者可以相互抵消的说法就不复存在了,老花眼是人眼正常的功能衰退引起的,无论年轻的时候是否有近视,到了一定年纪,还是会得老花眼,到时候,原本有近视的患者将处于“近视+老花”的状态:近视患者在看远处事物时,由于本身眼轴过长或者眼球的折射力过高,需要戴上近视眼镜才能看清;看近处事物时,由于老花导致眼球调节能力下降,晶状体变凸的能力变差,这时候又需要戴老花镜才能聚焦;患者需要同时携带两副眼镜交替使用,也就是“四眼仔”的终极状态,人称“六眼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得了近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近视可以让我们出现“老花眼”症状的时间延后。一般来说,对于原先没有近视和远视的人,老花眼在40-45岁发生。原先患有近视的人在配戴近视眼镜后,矫正使用的凹透镜距离角膜顶点存在一定距离,减少了看近处事物时眼球晶状体的调节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老花导致的晶状体调节能力的减退,此时看近处的事物仍然清晰,不会表现出老花的症状。这意味着,年轻时没有近视或远视者在40岁左右便会出现老花眼,而近视者的老花症状会在40岁之后才出现,也就是老花延后。但眼睛老花的度数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因此再过几年,当老花导致的晶状体调节能力进一步下降时,还是会出现看近物不清楚,视近物不能持久,阅读时需要更强的照明度等老花眼的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近视,或不近视,老花就在那里,不多不少。既然老花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劫”,我们能做的还是预防近视的发生,毕竟,“四眼仔”总比“六眼仔”好当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视眼”老了以后真的不会得“老花”吗?--- 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2084帖





马医生推荐






 长时间线上学习,防蓝光眼镜可否预防近视?

 近视能看清近,远视能看清远吗?

☞ 近视手术系列之一:激光手术是怎么回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